网站首页 热点聚焦 政治党建 社会法治 文体旅游 科教卫生 专题报道 三秦纵览
荟萃网 > 科教卫生

腰鼓舞出精气神 非遗传承在校园

作者:郭妍
发布:2024-12-16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

12月6日下午,榆林高新区的学生在打腰鼓。

12月6日下午3时30分,榆林高新区第二中学的操场上准时响起音乐。

2800余名七、八年级的学生手持鼓槌,舞动起来。

伴随着欢快激昂的鼓点,学生腾挪跳跃、轻敲慢打。腾空、缠腰、扭头、掏腿……矫健的身姿,诉说着大家对家乡的热爱。

不一会儿工夫,学生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耀。即便如此,大家依然舞得起劲,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

“出汗了,就快乐了!”

“打起腰鼓,就忘记了烦恼和压力。”

“每天不打腰鼓就好像少干了一件事。”

大课间结束后,笑容在学生的脸庞上绽放,他们与记者分享打腰鼓带来的快乐。

“作为一所新建的公办初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落实‘阳光教育、绿色成长’的育人理念,让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榆林高新区第二中学校长纪艳飞说。

近年来,榆林高新区第二中学在第二课堂中引入陕北腰鼓、陕北说书、陕北剪纸、陕北面花、榆林小曲、传统刺绣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课程,组建学生社团,让非遗传承实现从“进校园”到“在校园”的转变。

这些文化课程中,呼声最高、最受欢迎的项目是横山老腰鼓。横山老腰鼓动作幅度大、力度强、节奏快、变化多,欢快、奔放的气质,彰显了陕北人强悍且淳朴的性格。2008年,横山老腰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以来,学校每年邀请横山老腰鼓县级非遗传承人余小飞,用一个月的时间,手把手教新生打腰鼓。

“学起来、赛起来。如今,全校3800余名学生,人人打腰鼓,天天打腰鼓,班班赛腰鼓。腰鼓提振了学生的精气神,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榆林高新区第二中学副校长乔佳看到学生朝气蓬勃的状态,感到非常欣喜。

陕北腰鼓气势雄健浑厚,演绎着黄土高原上的生命之律、活跃之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陕北会打腰鼓的人越来越少。

作为地方文化名片,陕北腰鼓不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此,榆林市通过设立腰鼓传承保护基地,开展腰鼓进校园、进课堂等多种活动,让陕北腰鼓传承后继有人。

横山老腰鼓传承人余小飞曾经作为领队和教练,带领横山老腰鼓表演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国家体育场“鸟巢”表演,展现非遗风采。

至今,他还记得首次到榆林高新区第二中学传艺时的情景。“台下,千余名学生认真学艺的样子,让我看到陕北腰鼓生生不息的未来。”余小飞说,这些学生人人都是传承人,陕北腰鼓会跟随他们求学的脚步,走遍世界。

“横山老腰鼓有着悠久的历史,要一代代传承下去。非遗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源头活水。”余小飞说。

学校400名学生组成了腰鼓队,参加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式及火炬传递表演,获得一致好评。在赴延安研学时,300多名学生在研学基地打起腰鼓,展现新时代青少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陕北腰鼓已经融入榆林高新区第二中学师生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讴歌生活、展现风采的重要方式。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纷纷成为“代言人”,将陕北腰鼓传播得更远。

榆林中学高二学生吕嘉瑜的房间里,一直摆放着他初中时使用过的腰鼓。学校每次有大型活动,吕嘉瑜就会组织腰鼓队惊艳亮相。

“学习打腰鼓后,孩子变得更加阳光自信开朗。凡是有表演活动,他都要积极参加。看到他在舞台上意气风发的样子,我们感到很自豪。”吕嘉瑜的妈妈刘慧告诉记者。

“横山老腰鼓中有着很多武术动作,打出来很有气势和感染力。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掌握和理解陕北腰鼓特有的狠劲和猛劲,打出精气神,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榆林高新区第二中学七年级体育备课组组长李旭晖说。(记者 郭妍文/图

编辑:王轩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