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书院。
1月9日是长安书院西安图书馆新馆试运营的第四天。从空中俯瞰,长安书院犹如一本翻开的书,轻柔地铺展在灞河一侧。
西安图书馆馆长胥文哲介绍,西安图书馆新馆将于近期向群众正式开放,总面积7.6万平方米,总藏书量达300万册,阅览座位3000个,日可接待读者1.5万人次。该馆集图书借阅、研学教育、美学生活、文化活动、互动体验于一体,将以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群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长安书院东广场处的华亭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拍照。华亭是长安书院建筑设计的点睛之笔,主体为木榫卯结构,层叠出挑的结构如传统建筑之斗拱,亭子外饰采用钛合金材料,形成现代材料与传统技艺的时空对话。华亭四周为方形浅水池,浅水池与四水归堂水系成为整体,寓意文化之源,源远流长。
据介绍,图书馆负一层是文献保障中心和沙龙活动场所;一层是少儿服务区和无障碍服务空间,主要服务特殊群体;二层为报刊区和中文图书阅览区,主要提供社科类图书借阅服务;三层为自然科学图书阅览区和青年交流空间;四层为“西安文脉”专题文献阅览区;五层为多元文化交流区,主要展示外国文献。
数字化是西安图书馆新馆的一大特点。在西安图书馆新馆大厅,导览机器人四处行走,向读者介绍图书馆的功能区划和服务;数字可视化系统大屏实时呈现图书流通量、阅读排行榜、读者到馆人数、近期活动预告等内容。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模式,西安图书馆新馆拓展线下线上信息覆盖范围,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不断延伸,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阅读选择。
“除了实体阅读卡,大家还可以通过支付宝等自助办理电子证,方便还书、借书。”西安图书馆工作人员刘卓苑介绍,新馆还提供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接入方式,读者可以通过预约系统提前预约,到馆取书。
目前,西安图书馆新馆通过信息化软硬件的搭建,实现了全市13个区县图书馆纸质文献的通借通还,并与市域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在长安书院举办的“国宝中的古文字”展览近日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展览内容十分丰富。前来参观的西安市民袁小芳说:“没想到在图书馆能看到这么高品质的展览,我期待有更多展览在这里举办。”
为了创新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长安书院提供“永恒的传奇·守卫秦陵”“四渡赤水”等多个沉浸式VR体验区,设置出版文化体验区、文创空间及研学服务配套区等板块。
春节期间,西安图书馆新馆还将开展“画出我心中的春节——少儿画展”、“春节——中华非遗瑰宝”、开卷有咖、开卷鉴籍系列共165场活动。2025年,还将按季节开展“新年新知·书香启航”“春日阅享·绿意书香”“暑期悦读·智慧成长”“岁末书香·温暖相伴”四大主题阅读活动。
“试运营期间的数据显示,开馆至今,人数不断增加。”胥文哲说,2025年,西安图书馆新馆计划开展12大类超820场活动,每天将有2场到3场活动陪伴读者。(记者 李妮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