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本学期最后一堂跳绳社团课了,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学过的动作技巧。”近日,西安市雁塔区第二小学的田径场上,百余名小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灵活地蹦跳着。他们一会儿双脚轮换跳,一会儿钟摆跳,一会儿剪刀跳,手脚配合默契,动作有模有样。
看着运动场上一根根彩绳飞舞,西安市跳绳协会副会长胡红霞欣慰地笑了。她说:“这大概也是父亲最希望看到的场景。”
从家门口到大舞台
胡红霞出生在跳绳世家,她的父亲是被誉为“中华跳绳王”的胡安民。
在胡红霞的记忆里,父亲的手里总有一根绳。胡安民是西安高级中学的数学老师,课余时间喜欢带着学生跳绳。在家时,胡安民就带着儿子女儿在家门口跳绳,并把动作编排成绳舞和绳操。
“听父亲说,我的曾祖母就很喜欢跳绳,跳的时候还结合社火表演、杂技中的动作。曾祖母把各式各样的跳法教给我的祖父,祖父又传给父亲。父亲爱钻研,又将武术、舞蹈、体操等的动作融入跳绳,创编了很多新的花样,比如空中旋转式、割麦式等,把花样跳绳丰富到12大类300多种跳法。”胡红霞说。直到现在,在广场和学校,绳舞操、八节操等还很常见。
20世纪90年代初,退休后的胡安民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广花样跳绳。每周末,他就在西安的大型广场上表演、教学,只要有人感兴趣就主动招呼对方来试。他还走进工厂、部队培训学员。
胡安民把大量时间花在传授跳绳技艺上,且从不收费。“当时,还有很多从外地慕名而来的学员,父亲把自己的住处腾出来给他们当宿舍,还经常自掏腰包给他们买东西。父亲常教育我们,推广花样跳绳是一份光荣的事业,不要太计较得失。”胡红霞说。
1999年,胡安民和学员一行32人去北京,走上更大的舞台,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在开幕式上进行入场表演,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
“我现在都记得,我们边走边跳绳,看台上的观众摇着红旗大声呐喊‘再跳一遍’‘再来一次’。很多裁判员还给我们打节奏,让我们表演健美跳绳操。我们的心随之澎湃,一直跳着、笑着,充满自豪。”胡红霞说。
那是陕西第一次派出花样跳绳运动员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一次上“战场”,大家就拿下一等奖。此后,国内多个省份邀请胡安民进行演讲交流。他还去新加坡推广花样跳绳运动。后来,陕西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花样跳绳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花白胡子,满头银丝,身着带有金色龙饰的演出服,脚蹬缝着粉色绒球的练功鞋,2019年,81岁的胡安民站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赛场上,与儿子、儿媳、孙女及团队进行花样跳绳表演,全场观众为之鼓掌叫好。
赛后,胡安民说:“下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举行。只要我还健在,就一定参加。到那时,我的孙子6岁多了,也能上场表演了。”
遗憾的是,胡安民没有等到海南之约。2020年12月31日,与病魔斗争了一整年的胡安民因心脏病发作去世。2024年,他的儿媳董芬勃、孙女胡紫萱站上海南赛场。
对胡紫萱来说,这不仅是参加比赛,还是对爷爷的思念、对爱好的坚持、对责任的担当。胡紫萱说:“爷爷像一盏灯,为我照亮花样跳绳的路。我努力做好爷爷教给我的每一个动作,不忘记爷爷说的‘把这项运动传下去’。”
和她一起站上赛场的,还有更多热爱花样跳绳的人。
9岁的西安女孩马翊尔晗是第一次在大型赛会中表演花样跳绳项目。受妈妈、胡安民的学生马萌的影响,她6岁开始学习花样跳绳,小小年纪就能表演几十种跳法。作为陕西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马翊尔晗既开心又紧张,更多的是自豪。她说:“花样跳绳有很多技巧,需要大家配合完成。跳绳让我懂得,只有团结才能完成好动作,才能取得胜利。”
23岁的兰永强与花样跳绳的“情缘”始于10年前。他说:“当时我上初中,胡安民老师来学校开展花样跳绳推广活动,我心想跳绳还能玩出啥新花样。”令他没想到的是,经过创意编排的花样跳绳动作配上动感的音乐,竟是那样时尚又帅气。
大学毕业后,兰永强成为西安市跳绳协会的一名教练员。现在的他最擅长个人花样单项。这个项目需要运动员在基本的花样跳绳动作上变出很多花样,在一分钟内展示力量、动作技巧、动作的衔接和难度、音乐配合等。“我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也展示了个人花样跳法。这种跳法很考验技术和肢体表现力,很有挑战性。”兰永强说。
一根绳、一块空地,加上一些花样,配上音乐,像舞蹈一般的花样跳绳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花样跳绳上手很容易,是很好的锻炼方式。现在,西安市跳绳协会已有会员2000余人。会员中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年过七旬的老人。”西安市跳绳协会会长杨晓波说,“每年,西安市会举办各类跳绳比赛,通过比赛推广花样跳绳,协会的工作人员也肩负着进社区、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业培养和选拔运动员、教练员的职责。我们希望花样跳绳能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更多人了解花样跳绳、热爱这项运动。”
从特色课堂到课间运动
每周一、周三、周五,走进西安市雁塔区第二小学,都能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轻盈跳跃。低年级的学生能快速地并脚跳,高年级的学生能熟练掌握长绳绳技、十字交叉跳等不同跳法。彩绳在他们的手中、脚下灵动起来。
西安市雁塔区第二小学体育老师白键说:“2021年,我们和西安市跳绳协会合作在校内推广花样跳绳运动,让一年级的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上统一学习跳绳。经过学习和选拔,部分同学进入花样跳绳社团、花样跳绳校队,有机会参加雁塔区、西安市的花样跳绳比赛。目前,学校有近200名学生坚持长期练习花样跳绳。”
在2024年12月举办的西安市雁塔区“三跳”比赛中,西安市雁塔区第二小学的学生在部分项目中取得前十名的成绩。这样的成绩,让白键很欣慰。他说:“因为热爱和坚持,我们的成绩还会更好。我们更希望通过一项传统体育运动,让学生身体更健康。”
2024年11月下旬,西安市第七十中学分校的9名初中生出了一趟远门——去海南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捧回来的表演项目二等奖奖牌,让孩子们高兴了好久。他们还在各自班级的班会上和老师同学分享了这趟旅程。
西安市第七十中学分校已坚持花样跳绳这项运动很久。2015年9月,胡安民和董芬勃在这里推广花样跳绳,一开始表演就吸引了众多老师和学生。
“刚开始,花样跳绳是我们学校的特色社团活动。随着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花样跳绳成为很受学生喜爱的课间运动,学生的实力也越来越强。现在,花样跳绳已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我们的学生不仅在西安市的比赛上捷报频传,还连续参加了3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拿到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西安市第七十中学分校执行校长张小娟说,“在训练和比赛中,学生锻炼了身体、增长了见识、丰富了人生经历,也为自己、学校、西安市赢得了荣誉。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展现了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以及青少年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