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11时许,在距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5公里处的大秦剧场门口,准备观看演出的游客排起长队。
听战鼓、观战阵……大秦剧场里,大气浑厚、荡气回肠的中国首部实景沉浸式多媒体战争史诗剧《复活的军团》正在上演。
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观众随着演员的行进式表演行走在剧场,与故事中的角色一道穿越时空,感受秦史秦事,厚植家国情怀。
“演出很生动,给我带来很大震撼,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秦文化。”观众曹志强说,剧中的秦小兵给家人写信、“惊”与新婚妻子隔空对话以及最后“惊”和“黑夫”两兄弟突然“复活”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在兵马俑的家乡,向世界讲好兵马俑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秦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该剧运营方西安市临潼区六合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乔立达说,2019年,在一个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库房里,他们和纪录片《复活的军团》导演金铁木历经11次打磨,将“惊”与“黑夫”兄弟俩的故事改编成同名实景剧。
2020年8月1日,辅以声、光、电等科技渲染和舞台场景的战争史诗剧《复活的军团》正式推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看懂兵马俑的说明书”。
“我们聘请多位历史学家担任顾问,仔细研究剧中人物、器物和历史事件。比如,秦国兵士发髻上都用红色头巾作为装饰,在演出时我们据此还原了色泽艳丽的‘兵马俑’。”乔立达介绍,2023年12月3日,《复活的军团》完成了服装升级,带给观众超一流的沉浸式观感体验。
“随着外国游客的大幅增加,我们已录制了全英文版解说词,为外国游客推出英文解说版演出,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能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乔立达介绍,2024年,《复活的军团》演出2985场次,接待观众约110万人次。
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富集地,也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临潼区打造了以舞剧《长恨歌》、战争史诗剧《复活的军团》、实景影画剧《12·12》等为代表的多台精品文化演艺节目。2024年,《长恨歌》《复活的军团》《12·12》等旅游演艺节目累计演出1.1万余场次,营业收入超8亿元。
临潼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段明介绍,2025年,临潼区继续深化拓展“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模式,统筹推动文旅演艺、文化展演、文体赛事互融互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支持精品演艺持续焕新,不断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消费场所,打造一批沉浸式场景体验和数字体验新空间,激发文旅消费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