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公园全景(资料照片)。 白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3月26日7时,白水县居民景淑娟结束晨跑,在白水公园拉伸放松。
“公园里健身设施齐全,特别方便。”景淑娟说,“这两年,城市变化太大了,给我们带来很多新鲜感。”
白水县以建设“美丽白水”为主线,通过人居环境改善、公共空间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举措,推动城市建设向精细化、品质化迈进。
优化空间 绿意满城
“城,所以盛民也。”
自古以来,城市便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月26日,建设中的瑞雪公园里,白色的廊桥已经搭建完成,工人们忙着在步道两侧栽种绿植。
“这里位于城区最北边,以前比较荒凉。原先看到城区中心的公园,我们特别羡慕,没想到现在家门口也有口袋公园了。”居民魏少峰说,“等瑞雪公园建成后,孩子就有宽敞的场地玩耍了,我们散步也有好去处了。”
魏少峰的话语里满含期待,也道出了城市更新中最朴实的民生诉求。
春日午后,阳光和煦,伴随阵阵悦耳的鸟鸣声,在白水县人民广场,居民李建峰和朋友布好了棋局。
“过去,想下棋只能摆张纸棋盘,现在终于有棋台了。”李建峰轻叩棋子,细数着这些年的变化:曾经松动的地砖变成了防滑石材,新增的环形步道串起休闲长廊与健身区,智能储物柜、直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那些曾经被忽视或废弃的空间,如今成了白水居民家门口的休闲乐园。
白水县以“推窗见绿、出门见园”为目标,建成了20个街头广场和3个大型公园。“出门步行5分钟就有公园”成为白水人生活中的小确幸。
白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建军表示,白水县将继续建设口袋公园和街头广场,让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80%。
路网升级 城乡畅行
“我以前从外地回趟家,非常不便,要拖着行李穿越大半个城区转乘镇际班车。”白水县北塬镇居民魏全海说,“如今,在白水综合客运枢纽站,5分钟内就能换乘城乡公交。”
这个承载着白水人期盼的综合客运枢纽站于2024年5月正式运营。
白水综合客运枢纽站站长石益业介绍:“我们这个枢纽站是集长途客运、城乡公交、仓储物流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客运枢纽站,设有32条运营线路,日发班次231次,每小时最多可容纳300余人同时候车。”
随着群众高效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白水县交通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升级。
家住御锦苑小区的居民齐飞去年冬天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之前还担心充电不方便,现在小区附近就有充电站,消除了我的后顾之忧。”齐飞说。
齐飞所说的充电站位于白水县仓颉路与东风街交叉口附近,是白水县利用闲置土地改建的公共充电站,于今年1月建成运营。站内设有10个充电桩及多个停车位,为附近车主充电提供便利。
目前,白水县共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10处、安装充电桩近100个、开通城乡“微公交”16辆。
补齐短板 家园焕新
临近饭点,白水县1号共享餐厅里飘出饭菜香气。明亮整洁的餐厅大堂里,前来就餐的老人、学生、上班族依次排队打饭。
“这里的饭菜经济实惠。”居民李娜说。
为了方便老人、学生、上班族就餐,白水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将公司职工食堂重新规划,改为白水县1号共享餐厅,向公众开放。
该餐厅可容纳约150人同时就餐;提供早餐、午餐、晚餐,餐食品种繁多、口味齐全、营养丰富;早餐人均消费不高于3元,午餐和晚餐人均消费不高于7元。
民生关怀不仅停留在舌尖,还在衣食住行的细节中。
“我们这个小区房龄近20年了,这两年开始出现楼顶漏水、外墙墙皮脱落等问题。”白水县钰龙小区居民赵云告诉记者,去年,该小区完成了楼房统一修缮工作。
“墙面粉刷后,房子就像新盖的一样。走进干净整洁的楼道,我的心情都好起来了。”赵云感慨。
硬化道路、改造管网、修缮围墙……截至目前,白水县8个老旧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已全面完成,涉及17栋楼353户,改造面积共计3.6万平方米,受益群众1000余人。
“今后,白水县将继续加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力度,将符合改造条件的城镇小区尽可能纳入改造范围,分批分类实施改造,补齐功能短板,让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白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小刚说。(记者 耿杨洋 通讯员 董张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