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以来,陕西金融机构依托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企业近3年真实的交易流水信息为信用凭证,用好资金流信用信息“新名片”,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力度。截至3月13日,陕西金融机构依托该平台,共办理信用贷款49笔1.36亿元。信用贷款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推动了全省重点产业链企业健康发展。
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个人信用关乎个体成长,社会信用关乎国家富强。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提出,深入推进信用融资和信用交易。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观、经营观的重要体现。但是,如果因诚实守信获得额外奖励、意外收获,将激励人们更加呵护自己的信用。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宣布,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覆盖11.6亿自然人和1.4亿户企业的超级信用数据库,今年将把证券、保险等金融信息也纳入征信版图。数字时代,由信用记录生成的“经济身份证”成为个人信用名片。大学生用花呗买教材、个体户用保单申请贷款、股民融资炒股等行为将更加便捷,个人信用将成为“看得见摸不着”的有形资产,“诚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的理念也将更加深入人心。
创建更多“信用+”应用场景。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构建起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体制机制,是艰巨的系统工程。政府失信对营商环境有严重影响,企业失信会导致市场失序,个人信用直接反映社会信用水平。推进社会诚信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公民协同发力,全方位创建“信用+”应用场景。要探索创建“信用+就医”“信用+文旅”“信用+购物”等实用性、普惠性强的应用场景,促进信用信息和信用服务广泛应用。
信用经济正悄然而来,诚实守信将是新时代带给人们的“红利”。(牛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