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世博城中阿经贸交流中心有一个用汉中藤编技艺做的艺术装置,以弯曲的沙漏造型,象征时间的连续和循环。这件作品是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师徐立乾指导汉中藤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所作。
4月10日,徐立乾再次到汉中为汉中藤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美育培训。和他一起到汉中的,还有很多想学习藤编技艺的美院学生。
“‘匠心格物,融合创新’是我们的追求。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工艺,也要在传统工艺中融合现代审美。”在徐立乾看来,现在很多非遗产品没有市场,不是因为工艺不好,而是有的非遗产品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不到。所以,他经常帮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设计一些日常小物件。以前,汉中藤编作品多是桌椅板凳,现在有了首饰、扇子、书包。
徐立乾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融入非遗元素。学生王文超、朱震宇、刘泳辰设计了一组现代藤编家具,以天坑、地下溶洞为灵感,用藤作为主要材料,以汉中藤编技艺为依托,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徐立乾介绍:“为助力非遗发展,我们系成立了西部非遗服务队。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师生一面调研,一面帮助当地文化馆进行非遗创新设计。目前,我们已经和子长市文化馆、南郑区文化馆、千阳县文化馆进行了项目合作。”
学生支俊、郑雄瑞结合传统缠花技艺与《本草纲目》内容,打造了一组艺术作品。作品涵盖多种药物和医方,既具观赏价值,又有科普意义,展现了传统手工艺和中医药学的魅力,使缠花技艺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作品得到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的认可。
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主任刘谦,致力于陶瓷研究多年,曾获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陶瓷文化传承推广贡献奖。近年来,他将景德镇、耀州窑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在刘谦看来,陶瓷与综合材料可以进行衔接塑形、陈列辅助,赏用融合。综合材料的介入,不仅拓展了陶瓷艺术的创作空间,丰富了陶瓷艺术制作工艺的多样性,还深化了陶瓷艺术的观念表达。
李欣玮是刘谦的学生,毕业后,在铜川市耀州区成立了陕西明作物致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设计了很多兼具耀州窑传统工艺和现代人审美取向的瓷器,受到年轻人喜爱。李欣玮说:“我们公司的理念是用器物传递耀州瓷的美。作品保留了耀州瓷传统的刻画工艺和印花工艺,在实用性上和传统的耀州瓷不太一样,线上线下很受欢迎。”
“我们系今年的就业率到目前为止排在学校第一,只要学生能学以致用,积极创新,未来一定大有可为!”刘谦说。